古筝的历史和地位

作者:网络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也被誉为“中国的钢琴”,它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

“筝”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公元前237年,秦始皇下令驱逐异邦客卿,李斯上书劝秦始皇收回逐客令,在《谏逐客书》中曰:“夫击翁,扣缶,弹筝,博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意为敲打着陶器,弹奏着筝,跳着舞来为歌者伴奏,使人赏心悦目的是地道的秦国音乐。因筝最早在秦地流行,在历史上又有“秦筝”之称。

1979年,在江西省贵溪县仙岩东周墓葬群,发现了两件筝,保存完好的意见,长166厘米,宽17.5厘米,尾宽15.5厘米,两端各有13个弦孔。另一件尾筝残缺,残长174厘米。这两件筝的形制、弦数和系弦法与后世的古筝相似,是目前我国一直古筝的最早实物。

也被人们称为“仁智之器”,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古筝当中的集中体现,也是当今民众普遍求学的理念之一。自秦、汉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与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现今各个流派主要有以下几个:山东筝派、河南筝派、陕西筝派、浙江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

标签: 史记 秦筝 古筝 东周墓葬 江西贵溪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