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浅谈古琴形制审美

作者:网络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编者按】姜寅,我不是第一次提到了。对于我这种理工男,经常要看看“吃墨看茶听香读花,枕流漱石饮月吞花”的姜寅的作品和文章。我自己斫琴基本都是混沌,一则易于做声音,二则磨灰胎简单。对于美,我个人不太考究,偏于拙工一类。不过周围一帮朋友总是帮我把脉讲些东西,敦促着我点点前行。比如对于作为文艺男的姜寅而言,他观照到了古琴制作所体现的哲学性,如儒家“比德”思想的注入以及到家无为、佛教超脱思想的浸润,会带入更多的设计灵感遨游在他的斫琴世界里。

仲尼形制的形如长剑,又似戴冠之书生;蕉叶形制暗含的文人愁思。每张琴的设计思路都会在姜寅的脑海中飘过万千诗书后最终跃然木、漆之上。每一张琴的诞生,表现着斫琴师制作过程中的情感与思绪。那怕他注入了十分,你体会到了一分,亦是美事。一张琴,可以一览无余的看到斫琴师的移情手段的高低。

今天,再读此文,又被文艺暖男洗了一次脑。恰巧今天洪鹃女士废纸三千尺后精心挑选的“律和”二字也发了过来,又是扑面而来的美感熏陶。我,我,这周要埋头在工坊返工啊!

古琴形制_古琴形制对音色的影响_古琴形制图谱

正文:

琴棋书画,缘何琴排第一?

古琴形制图谱_古琴形制_古琴形制对音色的影响

古琴形制图谱_古琴形制对音色的影响_古琴形制

唐琴“春雷”

孟子:目之於色有同美焉。

孟子:目之於色有同美焉。亚圣孟子所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的审美是具有共性的。学过艺术哲学的朋友应该都会清楚一点:这种审美共性会因為文化背景、地域限制、社会阶层、时代精神而有不同。古琴是建立於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基础上的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魅力在於它一脚跨在了艺术里,一脚踩在了哲学上。

古琴形制_古琴形制对音色的影响_古琴形制图谱

为什么古琴艺术会具有如此的特殊性呢?古琴属於音乐艺术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情,也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情,因为古琴的本体只是一件乐器而已。不管宣传的如何天花乱坠,它始终是离不开实际演奏和宫商角徵羽的基本音阶。为什麼它又具有哲学性吶?它的哲学性来自於孔子”比德"思想的注入和以及道家无为、佛教超脱思想的浸润。

古琴形制图谱_古琴形制对音色的影响_古琴形制

古琴形制图谱_古琴形制对音色的影响_古琴形制

宋或更早 神农式「一池波」古琴

古琴形制图谱_古琴形制对音色的影响_古琴形制

宋 赵孟頫制仲尼式古琴『钧天雅奏』赵鸿雪旧藏

今天我们探讨的是形制审美,那么在这里,我们只谈儒家的”比德“即可。所谓比德,就是突出作品的教化作用,强调作品内容与形式、善与美、文与质的统一。这是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审美本体相互统一的原则,孔子称之为「和」,这是中国古典艺术创作的根本法则,突出了审美和艺术在於人的主观意识修养上的积极作用。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句话就体现了审美主体对於审美客体的选择性与比德性,将其所观照的审美客体赋予某些象徵人的德行的特徵,使客体像主体转化。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都是基於这样的一个审美比德性原则上而產生的。

古琴形制图谱_古琴形制_古琴形制对音色的影响

古琴形制对音色的影响_古琴形制_古琴形制图谱

大生亲斫·蕉叶式古琴

由此可知,古琴作為传统文人的修身养性方式之一,其形制是必然离不开孔子提出的“比德”这一审美原则的。例如古琴诸多形制中的仲尼式古琴,以圣人为名,形体内敛狭长,如同一把长剑,又如戴冠之书生。这本身就是儒家关於读书人个人修身养性目标的理想化体现。孔子兴六艺,君子当任侠儒雅,剑胆琴心,腹内五车书,手中三尺剑。

古琴形制_古琴形制图谱_古琴形制对音色的影响

中国的艺术是标题艺术,文人、艺术家乐衷于把作品的精神世界浓缩成几个字或者就几个字展开一个作品。而对于这几个字的把握度则见作者的学养与情怀,见性也见功底。这个规律也同样适用于古琴领域,斫琴师移情手段的高低将会折射出太多的东西,落实到实体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底兜一个干净。

古琴形制_古琴形制对音色的影响_古琴形制图谱

例如蕉叶式古琴以芭蕉叶為名為形,而芭蕉又是文人愁思的一个集合体。古琴伴随著文人的成长而成长,那么,蕉叶琴的审美导向首先是文人决定的,而不是业余爱好者所决定的。斫琴师在制作之出,便应该对芭蕉的整个文化背景有一个了解,从文学作品到美术作品,都需要有一个基本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贴近古代文人和现代文人对于蕉叶审美观的设定。

很显然,这样去做准备工作的斫琴师少之又少,那么很自然的,蕉叶的造型就会变得千奇百怪。最常见的便是把蕉叶琴的卷边处理成如同女士烫的大波浪髮型一样。须知琴与蕉叶具是雅物,所谓雅,就是美好、高尚、不粗俗,把卷边弄成大波浪,真的合适麼?怕是芭蕉自己长都不会长成大波浪吧⋯事实就是这样的无奈,你没有办法要求一个没有基本美学涵养的斫琴师在斫琴过程中会遵循美的造型原则,也没有办法要求他会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与注入。但是当美盲具有群体性特质后,斫琴师该何去何从?其实丑、恶、怪、渣琴横行的根源性问题就是在於群体性审美意识的缺失和斫琴师的臆造。

古琴形制图谱_古琴形制_古琴形制对音色的影响

这是一个很可悲的事情,因为斫琴师的美盲会带着玩家一起美盲,久在鲍肆而不闻其臭,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大家要知道一个道理:并不是身上穿唐装、脖子里挂佛珠、手里拿扇子你就会变成文人的,也不是跟风看两本书你就会有质的蜕变的。学养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先天不足后天就要玩命的补回来,期间的功夫与苦楚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忍受和付出的。

古琴形制图谱_古琴形制_古琴形制对音色的影响

从留存下来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老一辈的琴家和斫琴师,无一不是学养深厚,诗书画印信手捻来亦是不俗的人物。為什麼在资讯如此发达,教育资料如此丰富的今天,我们却不愿意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做好自己分内的功课吶?

古琴形制图谱_古琴形制_古琴形制对音色的影响

古琴形制图谱_古琴形制_古琴形制对音色的影响

本不该由我来说这些,因为对于古琴圈,我只是一只小虾米,人微言轻,况且目前还有这么多位名家和世家传人尚且健在人间。但事实上很多玩家开始左右斫琴师的创作思路,而斫琴师本人也不在意创作过程中的严谨性,导致了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忽略最根本的造型比例、音色,只在漆面上做面子功夫。退一步来说,斫琴师既然这么爱做漆活,干脆去做漆器啊,干嘛还要来斫琴?

古琴形制_古琴形制图谱_古琴形制对音色的影响

这一恶性循环也渐渐影响到了我,总是会有玩家向我提出一些不符合古琴造型规律、发声规律的要求。那么我只能发声,唠叨几句关于古琴造型审美的问题了。

古琴形制对音色的影响_古琴形制_古琴形制图谱

文:大生

图:文人茶室

编者按:王宁

标签: 古琴形制审美 儒家比德 哲学性 设计灵感 美感熏陶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