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攸聊故宫”的第二个系列:每周一天,透过故宫藏品的身影,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
01
公元756年七月十二,在离长安已很遥远的西北方向,灵武台(一说在今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一说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宁武市)上古朴浑厚的琴音响起,李亨缓缓走上高台,完成了他的即位仪式。
唐肃宗李亨(《皇帝也是人——富有个性的隋唐帝王》内页)
盛唐的光景还历历在目,谁都想不到,短短几年时间,大唐的运数就急转直下,新皇不得不在这个长安之外的小城里仓促继位。
见证这一切的人并不多,不过是活跃在西北地区的那支朔方军的一众首领。当古琴的琴音低鸣时,大概他们心中也备感荒诞与凄凉。历史的长河吞没了太多人和物,如今就连灵武台究竟在哪儿也争议不休,只有这把曾奏响古音的琴,确凿无误地传到了今天,在故宫博物院里沉默不语。
她叫“九霄环佩”,是今天仍能弹奏的古琴中最年长者。
“九霄环佩”琴侧面全形(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注:名为“九霄环佩”的古琴有四张,一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一在辽宁省博物馆,一在收藏家何作如手上。
曲毕,礼亦毕,李亨派出使者,快马加鞭去往西蜀,向父亲李隆基报告自己已继位的消息。
西蜀,也是九霄环佩诞生的地方。李隆基治下的时代,正是九霄环佩诞生的时代。
命运早已给九霄环佩安排了自己的宿命。
02
唐朝初期,蜀地就已是制琴的重要基地。而蜀地的雷氏家族因连续三代出了9位斫琴大师在有唐一代最负盛名。现在故宫博物院所藏的4把唐琴(“九霄环佩”琴、“大圣遗音”琴、“飞泉”琴和“玉玲珑”琴)就全部出自雷氏家族。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雷家三代斫琴大师中,第一代生活在开元年间,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代。李隆基被后世尊为唐明皇,他创造的开元盛世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鼎盛时期。
那时候,李白一怒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白居易看到内臣们还“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盛唐的光彩,如此恣意。
而雷家斫琴大师雷威的斫琴技艺也不仅仅闻名蜀地,更传到了长安城。
《琅寰记》中说:“雷威斫琴不必皆桐,每于大风雪中独往峨眉,择松杉之优者伐而斫琴,妙过于桐。”这是说,雷威为了寻找制琴的材料,会选择在大风雪天去峨眉山的深山老林里寻木。狂风撼树,树木会发出声音,通过声音,能确定树木是否为制琴的最佳材料。
雷威制琴工艺超群、制作细致、造型美观,音色柔美动听、音质清越幽雅、音量浑厚而有韵,他因此获得了空前的声誉。
而他正在制作的一把琴,就是九霄环佩。
所以九霄环佩见过盛唐之美。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九霄环佩”琴
唐,伏羲式,通长,额宽21.8cm,尾宽15.4cm。
此琴传为盛唐雷氏作品。琴以梧桐作面,杉木为底。通体紫漆,纯鹿角灰胎,发小蛇腹断纹,面底多处以大块朱漆补髹。龙池、凤沼均作扁圆形,腹内纳音隆起,当池沼处复凹下呈圆底长沟状,通贯于纳音的始终。蚌徽,红木轸,白玉足镂刻精美,紫檀岳尾。护轸亦为紫檀木所作,可能是清代广陵派琴家徐祺所装。
琴底龙池上方篆书“九霄环佩”琴名,下方有篆文“包含”大印一方。琴足上方楷书:“霭霭春风细,琅琅环佩音。垂帘新燕语,苍海老龙吟。苏轼记。”
琴底篆文“包含”大印与署名苏轼的题诗(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池右有行书“冷然希太古。诗梦斋珍藏”及“诗梦斋印”一方。
池左行书:“超迹苍霄,逍遥太极。庭坚。”
琴底题刻(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凤沼上方有“三唐琴榭”篆书椭圆印一方,下方“楚园藏琴”印一方。
“楚园藏琴”印(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此琴可追溯的最早藏家为晚清民初时期的叶赫那喇·佛尼音布,字荷汀,后易姓叶,名潜,字鹤伏,号诗梦斋。其后递藏者有“红豆馆主”爱新觉罗·溥侗,有刘世珩,即于琴上铭刻“楚园”、“三唐琴榭”者,再传子之泗,最后归藏刘晦之。1953年,由文物局郑振铎局长主持从刘氏购得入藏故宫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