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漆工艺传人丁一山:用心调出斑斓之美

作者:网络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古琴制作工序_古琴流程工艺制作时间表_古琴制作工艺流程和时间

出生于1996年的丁一山老家在千祥镇丁宅村,父亲操刀雕花的身影是他童年最深刻的印象。受此影响,他喜欢上了手工制作。20岁时,丁一山跟着父亲学习斫琴技艺,接触了被称为“漆中之王”的大漆。传统古琴用上好桐木斫制,为了保证音响效果,髹漆时需要使用古老的裹布工艺,就是在古琴的木胎合体后,包裹麻布以防止开裂并增强漆灰的附着力。裹布后刷上首层漆灰,待干燥后打磨推光,再上第二层漆灰,如此反复至少五遍,最后再用鹿角霜和生漆罩面。这套工艺雅称为“漆糊裹夏布,金刀脍锦鳞”。

“东阳民间家具很少使用大漆裹布工艺,因此问了很多老漆匠,都只了解到大概。”而古琴是非常精细的乐器,漆艺精致程度较家具更高,丁志标只能“问计于己”,研读史料,摸索试验,最终掌握了这套工艺。问计于己,用心参悟,也成为丁一山受教的学艺第一法则。

偶然的机会,丁一山接触了犀皮漆。明代《髹漆录》载:“犀皮亦作西皮或犀毗,纹有圆花、片云、松鳞诸斑,近有红面者共光滑为美。”犀皮漆绚烂华美的色彩,斑斓陆离的花纹,令丁一山为之倾倒,勾起了他的探索欲。但这项漆艺太神秘了,无论是查阅资料还是观摩视频,都无从探知核心技艺。将近一年时间,每天睡觉前,丁一山都在思考相关步骤如何完成,如何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其间他也反复试验,但在最后打磨推光时,总是以失败告终。

“我也拜访了很多做漆器的老师傅,但对方往往只展示自己的作品,一旦涉及核心技术就三缄其口。我也很清楚,别人不会轻易告之秘笈。”丁一山的苦闷被父亲丁志标看在眼里,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学艺没有想象的简单,从前拜师学艺,进入师门后要先当三年的“扫地僧”,师父才会视情决定是否传授技艺,很多关键技术还要自行领悟甚至是“偷学”。

丁一山没有放弃,“犀皮漆器的魅力太大了,无论器型还是纹理,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他继续在书籍和网络间上下求索,最后还是止于那句话——核心的技术都得自己去探索。

2018年8月的一个夜晚,丁一山突然想到一个“鬼点子”:他在淘宝上购买漆艺材料时,试探着向卖家请教了关于犀皮漆的一些问题。没想到卖家毫无“保密”意识,对他娓娓道出制作犀皮漆器的关键技术。从那一刻起,丁一山在内心把这位卖家当成了自己的师父。两个月后,第一件犀皮漆器成品出炉。他把这个直径五六个厘米的犀皮漆香筒发给了“师父”,得到了对方的认可,令他欣喜欲狂——为了这一天,他在犀皮漆艺的门外徘徊了将近两年。

复盘补阙,完善技术打磨心性

古琴制作工艺流程和时间_古琴流程工艺制作时间表_古琴制作工序

完成一件犀皮漆器作品,不论大小、形制,至少要一年时间。

首先是制胎、披灰,对胎型精细打磨直至光滑平整;然后炼制大漆,对天然生漆进行晒、烧等精炼,激活生漆分子结构活性;再是设色,以天然矿物质颜料和植物色浆为色素,配成五彩色漆;之后是起纹,在胎体上髹饰各种图纹、花草、纹饰;继而是填漆,在髹饰的纹饰上,填嵌各种彩漆,使纹彩美丽丰富;最后是推光,待填漆干燥后细工满磨,使纹饰优美华丽。

“其实之前的失败,都跌倒在‘起纹’环节。”丁一山说,起纹俗称“打捻”,就是用丝瓜络蘸着调好的色漆,在胎体上起花堆高。完美的打捻,匠人必须手上有轻重,收放皆自如。在首件作品完成后,丁一山按照已经掌握的流程,用半年时间复盘试验,寻找打捻失败的原因,发现除了手上功夫不到位导致漆点张力不一,还有对温度与湿度的把控不到位,“外面的漆层快速干燥了,里面的漆浆却久久未干而腐烂,导致漆面起皱、开裂、垮塌。每次打磨时,磨去表面漆层,露出一个个洞眼,讲真我的内心是绝望的。”那些丑陋而恐怖的漆洞,成为困扰丁一山的梦魇。在父母眼中,他是个充满灵气但内心浮躁、耐性不够的孩子,现在更因饱受失败打击而烦躁。“每每这时,父亲就告诉我,要像打磨漆器一样打磨心性,让自己安静下来。”丁一山说,漆器加工的每一道工序都急不得,只能慢慢来,细细做,必须耐着性子去摸透漆的脾气。而犀皮漆的打磨最摄人心魄,每一次打磨就是在毫厘之间,磨过头了,迷离斑斓的纹理也许就没有了,就成了废品。最后的抛光要让漆面像水面一样平静,不起任何波纹。在一遍遍的重复中,丁一山某日忽然发现自己已经好久未有烦躁的感觉,他真正享受到了制作犀皮漆器的乐趣。

做犀皮漆不仅费心力也费财力,从生漆到天然矿物颜料直至金粉,都价值不菲。尽管如此,丁志标还是为儿子找到了正确的路径而欣慰。犀皮漆需要贴金体现层次感和高贵感,为了达到理想效果,丁一山在试验期间用掉了将近两公斤的纯金粉,丁志标却在所不惜。这位追求极致完美的匠人,在儿子获得成功时却频频耳提面命,“做犀皮漆器最忌讳执念于工,片面追求工艺的繁复,却忽略了花纹是否流畅、器型是否端正、设色是否鲜活,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审美支撑。”他常提醒儿子把闲暇时光用于学习书法和中国画,领略点线面的结构,把这种艺术精髓移植到漆器的打捻工艺中,使犀皮漆的纹样气韵生动,行云流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自然生动、无伪自美是犀皮漆纹理的最高境界,所以匠人的文化素养、审美修为至关重要,好的漆器首先要感动匠人自己。”为了做一款木胎犀皮耳杯(羽觞),父子俩去了多家博物馆,研究历代各款耳杯的器型、色彩和纹样,力求表现高古的气质。

专注活化,锚定文房漆器产业

古琴制作工艺流程和时间_古琴流程工艺制作时间表_古琴制作工序

这两年来,丁一山的犀皮漆器愈做愈精,逐渐积累了人气口碑,并从木、竹、瓷、铜等各种有胎漆器,转向了脱胎漆器。这种漆器根据古琴裹布大漆工艺原理,把麻布和大漆黏附在已经定型的石膏体上,再行犀皮漆艺加以装饰,等漆层干透后溶解石膏体,就是脱胎犀皮漆器。他还从小件向着大件挺进,先后制作了口径达三四十厘米的葵口、菊纹瓷胎犀皮漆盘。而他制作的一系列文房犀皮漆器,因为器型古雅、纹色优雅,尤其受人欢迎。“大漆工艺不等同于漆艺,真正的漆艺是工艺与艺术的融合。”丁一山认真地说,民间大漆工艺往往失之于粗陋,犀皮漆因为色调繁多、花纹绚烂,稍不留神就会从高贵滑向鄙俗,因此必须不断“修炼”个人审美。

“一直以为漆器属于小众消费,但是到福建走了一趟,发现市场需求很大,福建漆器产业规模蔚为壮观。”近年来,丁志标父子也在密切关注漆器产业,寻找传统漆艺与当下生活的契合点。而通过市场调研,丁一山也认识到残酷的现实: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材料天然无害、自带高古气息的犀皮漆器,正在受到高端消费群体追捧,成为方兴未艾的文房新宠。但市场上产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真正的犀皮漆艺传承群体正在萎缩,这也坚定了他用真材实料、真才实艺创作精品的决心。丁志标则从产业化的角度不断“开示”:“你做一个犀皮漆小葫芦,做一个也是半年,做一千个也是半年,何不把它做成产业?产业始终是手艺安身立命的基础!”

在丁一山看来,东阳有很好的漆器产业基础,“东阳民间艺术多元,传统工艺发达,涉及木、竹、锡、玉等材料,造型工艺精湛,能够提供多样化的胎体,这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各门手工艺之间互通有无、融会贯通,也是很大的优势。他已经计划开发剔红漆器,把犀皮漆的调漆工艺与东阳木雕的雕刻技法融合,延伸传统大漆工艺的产品链,借机传承东阳木雕技艺。“我父亲是东阳木雕技校1989届毕业生,木雕是他的技艺之根,像斫琴就需要借鉴木雕的线条造型表现艺术,犀皮漆的打捻、剔红的雕漆,都和木雕异曲同工。”他希望能再沉潜三年五载,技艺在左,学术在右,让传统大漆工艺以更迷离斑斓的面目走进人们生活。

古琴制作工艺流程和时间_古琴制作工序_古琴流程工艺制作时间表

标签: 犀皮漆 丁一山 淘宝 打捻 失败原因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